数学课堂教学中讨论学习策略研究——研 究 方 案

数学课堂教学中讨论学习策略研究——研 究 方 案

时间:2017-02-22 17:45 阅读数:8520

一、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

目前,由于我校位于西部第一县“双流县”,一个人口达93万人的县城,学生人数多,班额都比较大,在管理上造成很大的困难,尤其是课堂教学训练项目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,多年前满堂灌,满堂哄的课堂教学模式,教师重教轻学,重“案”轻人,重简单操作轻策略研究,重急功近利轻长远发展,教学方法注重结论介绍,对让学生经历过程重视程度不够;教学活动注重让学生解决教师的问题,对发现和组织学生解决自己的问题重视程度不够,学生被动接受且越来越不会独立思考,教学效果注重学生结论的正误,对思维方法和思维依据正误的追究关注不够,而今天的课堂以指名发言为主流的局面,使课堂成为一些学习较好或胆子较大的学生的用武之地.但大部分学生坐冷板凳,这样,就使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地位,导致他们的思维抑制,兴趣索然,进而产生厌学思想,要改变这种局面,就要让学生参与课堂学习,而讨论学习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,它是以集体教学为主,兼顾分组教学.一般以四人一组或六人一组为单位采用分组互助合作的方式,具体开展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互动合作的过程,这种学习方式,不仅能使学生取长补短,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团结、互助、合作等优良品质,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,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迈上新台阶。

因此我们将目光投向这次讨论学习课堂教学的课题实验。

这次实验,追求这样四重教育境界:让课堂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;让课堂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;让课堂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;让课堂成为新教育共同体的精神家园和共同成长的理想村落。这与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“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”的理念是一致的。因此,我们提出建设务实高效的理想课堂,进行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。

二、研究的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

(一)概念界定

1、讨论课堂

讨论课堂应是师生互动、心灵对话的舞台;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、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;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,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;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,让学生走出教室的时候仍然面对问号,怀抱好奇;可以这样说,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这次课题实验的理想课堂。

2、讨论学习

讨论学习: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,应用恰当的学习策略对学习内容进行主动加工,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、达成学习目标、获得自身发展的过程,促进学生学习是讨论教学的根本任务。

(二)理论依据

1、以学生为中心,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、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(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,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)。以学生为中心,强调的是“学”。

2、讨论课堂的核心理念

教育就是为了人,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,关注人的发展空间。

3、讨论课堂的基本内涵:

讨论课堂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做到全员参与(不是个别尖子学生的参与)、全程参与(不是暂时片刻的参与)和有效参与(不是形式主义的参与)。课堂教学不能是教师的表演,不能是事先预设程序的再现,更不能是教师的“满堂灌”。学生的参与是激发其思维的基本前提。讨论课堂,体现在于它是否真正地让孩子练习和实践,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脑、动手、动口,通过观察、模仿、体验,在互动中学习,在活动中学习。能够让学生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向广度与深度延展,从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,为学生的进一步探究留下空间。

三、研究的主要内容

1、讨论课堂的管理策略研究。

(1)备课的管理

教研例会上的集体备课。每周教研例会规定由主备人主讲,大家发表意见,利用集体智慧集思广益,来提高教案的质量。

(2)上课、听课与作业的管理

我们要求教师上课,要努力做到目标明确、容量饱满、重点突出;要努力做到师生互动、三维(知识与技能、过程与方法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)互举、(课堂)内外互延。确保学生课课有得、课课有想、课课有悟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规定老师们做到:

a、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校的学习目标,让学生了解学什么?

b、给学生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机会,让教师学会倾听。

c、根据学生差异,设计多层次教学内容,注重分层教学。

d、能最大限度运用学校现有教学设备,激发和保护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兴趣。

e、能用语言,非语言形成,提醒学生专注于学习任务。

通过这些具体的规定,来督促教师转变观念,树立现代教育思想,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。

(3)分年级组开设公开课。教师每学期同行间相互听课不少于20节。听本校教师的课,应在教研组教研活动中组织评课,并有评课记录;外出学习听课,回校后要上汇报课,并在教研组内交流学习心得, 开展有效的教学反思交流,不断总结经验,吸取教训。教师在反思中提高,在交流中丰富,从而为有效课堂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。

(4)教师对学生布置的作业(练习)必须紧扣教学内容和目标,务求针对性强,有实效。作业(练习)必须做到有发必收、有收必改、有错必纠、有练必评。

另外鼓励教师根据学科特点,适当采用面批的方式,加强作业批改的有效性。

通过有效纠正来巩固学生所学的课堂知识,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。

2、讨论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。

(1)让调研健全课堂的体魄。

教研组每周组织一次教研活动形成常态。全校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,以课例为载体,有目的地在自我反思中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,由此开展教研交流活动,为务实高效的课堂形式的建设提供坚实的保障。

校教务处邀请县教研室初中教研员来我校进行进行全方位教学调研,参加教研组的教研活动,召开了教师与学生的座谈会,对教师的教案、作业批改情况进行了抽查,召开调研反馈会。通过教学调研活动,我们期望进一步激活了校本教研,充分开发课前、课中、课后,学前、学中、学后,研前、研中、研后的全程管理功能。让每次教研活动成为帮助和促进教师教学成长的培训机制,让教师的技艺精起来,学科强起来,教学效率高起来,课堂教学质量优起来,

此外,我们充分发挥学生对教师的评教作用。采用学生问卷调查,了解教师的职业道德、教学态度、教学水平、课堂气氛的调节等情况,真正做到重调查,重反馈,让学生来监督老师,让学生来评论教学,让学生学会做学习的主人,促进课堂教学向优质发展。

(2)让讨论提高学习成为课堂的目标。

成长教师首先要成长教师的课堂,开发教师,首先要开发教师的课堂。因此,我们要致力改善学科课堂教学方式,充分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、探索性、合作性。我们要以求新务实的态度,关注着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,关注着教师的教学教研活动。我们在开展课堂教学的听课、研课活动的同时,让我们的教师在说课、上课、听课与评课,学习、研究与探索的过程中,真正地体悟和生成教育的新理念、新思想、新方法、新行为和新技艺。

3、讨论课堂的学习方式的研究。

规范学生的课前预习。培养学生在教师未讲之前的尝试学习和自主探究习惯,完成自己能学会的,找准自己没学会的。

规范学生的课堂学习。要求上课前要做好知识、精神、物质、时间的准备,让学生思想紧跟教学进程精力集中在自学发现的疑难问题上,笔记集中在课堂没有听懂的问题上,积极参与教学活动,完成当堂的学习任务。

规范学生的学习总结。在每次作业、练习与考试后,要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总结,落实错题深度研究、整理和消化,反思自己的学习失误。建议教师要建立学生的学习管理档案。

4、讨论课堂的案例教学研究。

我们研究以下四种课型模式:新授课,讲评课,复习课,自习课。

为推进课堂的案例教学研究,我们着重要做以下工作:

(1)打造精品课。采用一课多上、一课多磨的形式,研究相同课题不同教法产生的不同效果,从而打造精品课例,然后推广应用。

(2)“骨干”教师教学引领。以“构建高效课堂”为主题,让教学能手上观摩课、示范课,举办“精品教学”研讨会,实现了“骨干”教师的教学引领,提升了教师的课堂教学品位。

(3)收集优秀课例。收集校内教坛新秀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的成功课例,汇编成册。充分发挥校内名师资源,让校内名师更大程度的引领教师走进务实高效的课堂。

四、研究的方法与步骤

(一)研究的主要方法

1、调查法  通过访谈、问卷、测验、座谈等方式有计划了解课题研究活动的现状与发展、经验与问题,经过分析综合,得出正确结论以指导下一阶段的实践研究。

2、个案研究法  通过个案研究,帮助教师及时了解研究对象的情况。及时收集到对自己教育措施的反馈信息。通过对个案的辅导,不断总结和评价一些积极的教育措施的实施经验与效果,从而得出教育工作的有益启示。

3、经验总结法  通过有目的地对实践研究的经验进行分析辨别和评价,提炼出实践的一般规律。

(二)研究的步骤

1、课题启动阶段(2007.9-----2008.6)

(1)筹备课题组,制订课题研究方案,建立课题研究的组织领导机构

(2)确定研究人员,组织理论学习

2、课题实验阶段(2008.7-----2010.7)

(1)制定实验活动计划,全面实施课题方案。

(2)总结、反思研究成果,及时调整实验活动计划

(3)收集、整理研究材料,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

3、课题总结阶段(2010.8-----2010.11)

(1)整理分析研究资料和数据

(2)总结反思研究成果

(3)撰写结题报告,汇编课题成果

     五.研究机构

组长:黄红彦

主研教师:邓国平(中学高级)  赵志英(中学高级) 张红维(中学高级) 

张光伟(中学一级)樊谢艳(中学二级)

参研教师:全体数学教师


新闻来源:双流区东升一中